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百科 > 民事诉讼

《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民事主体

AI答案

本文是小编为《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撰写,不知道《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的朋友可以通过下文了解:

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其中一方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利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这一点跟合同当中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情形是吻合的,各种民事关系当中所实施的相应民事法律行为,都必须是公平,公正,自愿的才生效。

一、《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在欺诈人方面:

1、须有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表示给别人,无论虚构事实、歪曲事实或者隐匿事实均属之。欺诈往往呈现为积极行为,而消极行为,尤其是沉默,则必须是法律、合同或者商业习惯上有告知事实的义务,而未告知时才能构成欺诈。

2、须有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具有欺骗他人的故意,这种故意的含义包括两层:

(1)是使相对人陷于错误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表示的情事不真实,并且明知相对人有陷入错误的可能;

(2)是有使相对人陷于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这两种故意从根本上妨碍了被欺诈人意思形成的自由。

(二)在被欺诈人方面:

1、须被欺诈人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被欺诈人陷于错误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须有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并不陷于错误,或者虽然陷于错误,但该错误不是受欺诈而产生,则欺诈行为不能成立。

2、须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作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须有因果联系。如果被欺诈人虽然陷于错误,但是并没有因之而作出意思表示;或者虽有意思表示,却不是因错误所致,欺诈行为也不能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被欺诈人必须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才可以撤销。

二、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包括哪些?

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的订合是建立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四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实际生活当中经常有这样的人,自己编造出一套谎言,使对方在看不清楚真相,不了解相应法律后果的情况下去签订合同或者做出一些其他有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合法权利的意思表示。欺诈一方可能当时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但任何的行为只要存在着欺诈的因素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推销的,而且在发现之后,根本上都是无效的。

相信读者朋友经过小编一番耐心的解答已经对“《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已经有较深的了解,若还存在疑惑可通过站内搜索找到答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民法总则第148条规定的内容是什么,民法总则第187条规定”边界阅读